1. 招生专业
学院2022年计划招生专业分别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
2.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情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金融学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教学资源
下设系、中心, 研究机构及实验室
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两大门类。学院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工商管理等三个学科部,以及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设有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企业模拟与仿真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资源计划等实验室。
在读生规模
学院现有在校生2313人,其中本科生1401人,硕士研究生766人,博士研究生68人,留学生78人。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2021年,学院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68项,发表学术论文291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5部;人民日报署名文章1篇。国家级科研项目共获批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课题1项。进一步改善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的平台硬件条件,完成基地换届工作;成立学院“成果转化中心”。2021年共计报送决策建议17篇,其中7份被全国工商联采纳,5篇被北京市政协《诤友》采用。研究成果中,1篇得到正部级领导批示,1篇得到北京市领导批示,1篇参与的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圈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学院产教融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其中中信建投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继续共建本科生实习基地,完成学生认识实习工作。2021年学院的本科毕设(论文)有17篇入选校优秀毕业论文摘要选编,其中5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教师获奖情况:11位老师被评为2021年度立德树人优秀班主任称号。1位老师获评2021年“北京工业大学立德树人毕业班优秀班主任标兵”称号。《微观经济学》课程被认定为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杨韡韡荣获北京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其课程建设团队被授予北京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称号。
国际交流项目及往年情况
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国际交流工作。2021年学院成功承办了“牛津展望计划线上课程金融-商科-管理”课程项目。开拓国际交流新模式,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学院将国际交流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先后与多所合作院校召开视频会议。成功承办首届北京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双边学术研讨会平行分论坛;与德国锡根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召开关于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线上会议;参加荷兰方提斯大学线上留学博览会等。学院持续推进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方提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德国锡根大学等高校在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为师生国际化交流提供平台支持。
4.2022年招生专业(含新增专业)介绍:
4.1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培养目标: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大数据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大数据科学基础,善于利用大数据方法和工具进行量化分析与管理,能够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数据采集、整合、价值挖掘、治理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分析型、管理型和决策型高端人才。
办学特点:
需求导向:以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学科大类课程为基础,增设大数据分析类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的知识视野,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大数据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教研融合:依托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建设和导师团队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
注重实践:与京东、元素征信、百分点科技、浪潮等专业数据服务供应商和大数据智能分析供应商共建校外大数据分析实习基地,并在校内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大数据科学导论、Java语言、多元统计分析与R语言建模、数据仓库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科学、计量经济学、文本分析与文本挖掘、大数据可视化等。
专业实践课程:面向对象课程设计、金融大数据分析实践、商务大数据分析实践、科技产业大数据分析实践、企业竞争模拟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数据科学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研究工作,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商业数据分析、金融大数据产品研发与管理、科技产业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创新、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等工作。
4.2金融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顺应北京乃至全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宽厚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拥有较强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和政府部门从事金融管理和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具有创新意识的国际化金融人才。
办学特点:
注重培养首都国际化金融中心建设急需的金融人才;以金融国际化风险管理为特色,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操能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理论模块: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2)、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金融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双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国际结算、金融科技、金融监管、投资银行学、投资组合管理等。
专业实践模块:金融交易模拟操作、保险业务模拟、银行业务模拟操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统计软件实践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既可以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金融相关业务,亦可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或继续深造。
4.3 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开放经济新格局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熟练应用英语和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国际经贸环境和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能够从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外贸人才。
办学特点:
本专业拥有国内外顶尖高校毕业的博士、博士后师资队伍,“一对一或二”式导师制指导,突破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结合当前新型外贸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宽厚的经济学基础,广阔的国际化视野,熟练的业务技能,双语和英语授课强化实际应用训练,贸易经济分析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实践训练,使学生在进一步深造和就业中具有更强竞争实力。
主要课程:
专业理论模块: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双语)、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双语)、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学、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品牌学、国际商务(双语)、国际结算(双语)、跨境电子商务、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技术贸易、期货市场、世界贸易组织(英)、国际物流与运输保险、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流通经济学、经济数学、商务思维与沟通等。
专业实践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双语)、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务研究方法、Stata在国际经贸中的应用、Python在贸易中的应用、商务大数据分析、国际经贸英文文献导读(英)、英语口语、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注重突破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结合当前新型外贸发展趋势,重点培养与北京市需求相吻合的新型外贸人才,在教学上更加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供应链管理、品牌国际化等新型贸易形态下的相关教学内容,以及Stata统计分析软件、Python编程语言在国际经贸中的应用实践。
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既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外资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实际业务、调研与策划、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或继续国内外深造。
4.4 经济统计学
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经济统计学专业知识,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与决策咨询、大数据分析、计算机应用与统计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办学特点:
紧跟时代热点:本专业紧跟大数据时代热点,立足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将国际化视野和持续的专业学习能力有机融合,构建综合的培养体系,为京津冀和国家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理论实践并重:本专业十分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强调数据科学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及实习活动,让理论知识落地。
学科交叉融贯:本专业作为经济与统计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也充分发挥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夯实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理论模块: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统计、抽样调查、国民经济核算、数值分析与统计计算、大数据与R语言等。
专业实践模块:社会调查创新实践、统计数据与实验设计、统计软件实践、商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践、证券交易模拟操作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就业极为广阔,可以在社会经济各行业从事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具体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咨询业、市场调查业、咨询业、银行业、各种公司、企事业单位以及文化、新闻、体育、广告、政府统计部门等,亦可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或者继续深造。
4.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1年聘请我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黄梯云教授作为教学指导,2003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工业工程专业合并,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部。2000年12月获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10月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12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显示,北京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55,等级为“A”。2020年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充分发挥在运营、创新和数据科学方面的优势,与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接轨。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开发利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及数理方法,以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并引领创新的具有研究潜质、人文和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智能时代,具有国际化、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竞争优势。毕业5年后一般能够达到企事业中层以上管理者或获得硕士、博士等学位。
办学特点:
1、贯彻我校“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思路和模式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知识结构和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适应性的原则。宽厚的知识基础及开阔的学科视野是培养良好素质、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能力的基础。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金融学、管理学原理I、管理信息系统(双语)、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安全、Java语言、企业级WEB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企业建模与管理仿真(双语)、运筹学、管理统计学、Python语言、知识图谱技术与应用、商务大数据分析概论等。
就业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成立至今一直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持续地优化教学计划。在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支持下,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与学校办学方向和服务北京的宗旨相适应,自1999年办学以来,至今已经毕业12届近700名学生,就业方向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攻读硕士研究生,为全国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4.6会计学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办学特点:
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培养具有信息化和国际化能力的专业人才;
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将国际化视野和持续的专业学习能力有机融合,构建综合的培养体系;
契合新时代社会需求——充分发挥综合型重点大学的优势,夯实信息化技术基础,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双语)、高级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双语)、高级财务管理、西方财务会计(双语)、企业战略管理、智能财务概论、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等。
实践型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模拟、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审计案例与模拟、企业沙盘模拟、财务共享系统仿真实验、工作实习、认识实习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等机构从事会计、财务、审计、咨询、管理等工作,在政府机关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或继续深造,亦可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或继续深造。
4.7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
基于迎接全球技术革新的历史机遇,创造中国实践的管理新知,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际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办学特点:
(1)紧扣培养目标,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和北京工业大学理工科的背景,我们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断进行调整。强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更好地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保证本专业学生将工商管理理论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
(2)结合专业特色,将实践课程建设重点融入创新精神的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分为专业认知、创新实践、与理论课程配合的实践阶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阶段。实践课程的总共43学分,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以构建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与探索精神的培养。
(3)提高本科生科学素养,不断完善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规范性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一种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工作,重视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真精神。
主要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团队管理、组织行为学、广告与精准营销、项目管理、财务分析、创业管理、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与技术经济分析、企业管理研究方法、领导力、商业伦理、金融学、网络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等课程。
实践型课程包括EPR沙盘模拟、企业资源计划、认识实习、市场营销调研、工商管理专业实践-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2、专业实践、工作实习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机关、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商贸企业、金融行业、物流公司、房地产公司、咨询公司从事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管理、运作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分析和管理咨询等相关工作,亦可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或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