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与合作

合作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合作项目 >> 正文

经典研学项目--香港中文大学项目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1日

2023年寒假线上境外研学项目圆满收官

学校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愿景,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积极开拓世界知名院校项目,多维度提升交流项目水平。2023年寒假,共382名学生参加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名校项目,涉及碳中和、人工智能、元宇宙等61个专业领域,给同学们提供了学习前沿知识、开阔全球视野、体验多元文化、实现国际化提升的优质平台。


经管学院定制项目


【课程介绍】


 “金融科技与数字商业”项目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知名教授进行授课,主要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将理论与前沿热点建立连结,带领学生们探索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前沿。同学们纷纷表示全英文授课环境,全新学习模式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锻炼英语表达,同时也拓展了对金融领域的认知边界,对未来的学习和规划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该项目为期33天,共17学时,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线上授课。经管学院共有43名金融、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的同学参加并顺利结业。


【学生感想】

经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苗馨月

我参加的交流项目为寒假线上香港中文大学(CUHK)的金融科技项目。在本次交流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在学术上对金融科技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金融科技是目前学界和业界都在积极探索的热门主题,大陆对区块链、大数据的研究大多是宏观经济层面,而香港金融业非常发达,香港的科研学者对金融有着更敏锐精准的捕捉。因此,通过教授对金融科技西方化的解构我对金融科技有了更多维的认识,通过课上微观企业的案例分析教学我对金融科技的使用场景和商业价值也有了具象的了解。

第二,我提高了学习能力、增长了见识。虽然本次授课为线上进行,但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充分使用,本次交流过程也是十分完整和有意义的。Thomas教授使用流利标准的全英文授课,阅读资料是英文文献、师生需要用英语交流,对于日后有出国深造想法的同学而言,我认为参加这类线上的英文授课方式是非常有价值的语言跳板。教授本人也十分亲和负责,虽然这是线上交流项目,但Thomas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将要结束时都与同学们在北京进行了线下的会面。另外,虽然这只是短期交流项目,但每个参与的同学都获得了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内网的机会,能够使用(CUHK)的学术资源。而且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好像身处校园内的真实感,好像真的融入了CUHK。这样全面周到的线上交流项目不像一般网课那样充满陌生感与距离感,我真切的感受到了CUHK学术的严谨性和包容性,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参与到线下的交流项目。



高源 经管学院2021级研究生


在项目开始后的学习与交流期间,我积极与教授和小组成员互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专业进步和个人成长。

在专业进步方面,第一,本课程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清扫了知识盲区。具体来说,我更加了解了“科技赋能财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未来发展前沿。同时,我也在小组讨论中向其他不同专业的同学请教,获取了更多专业知识、学习经验、工作技巧。第二,课堂讨论和结业汇报提高了我的外语口语水平,也锻炼了我即兴表达的反应能力。例如,在查找课程资料时,我积累了很多与科技、财务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话题短语;在与教授和同学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头脑风暴”并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增强了思考的深度,也学会了更加丰富的专业英文表达。

在个人成长方面,我深刻体会和理解了“学习-思考-创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首先,“学习”是为了厚积薄发,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而这个阶段除了课堂上的老师讲解,课下的自我学习也很重要。每节课前,Thomas教授都会发布线上小测,既包含已讲过的内容,也会涉及到需要提前预习的资料。每次测试之后,我都会订正答案并记下做题过程中有困惑的问题,以期在下次课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解答。其次,“思考”是对所学新知识的消化、梳理、加深理解的阶段。每节课后,我还会查看教授上传的讲义,对所讲的新内容进行“反刍”并归纳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导图。该做法帮助我及时消化课堂知识,也便于今后再次查阅。最后,“创造”是基于以往的所见所闻,对已掌握的知识边界的延展阶段。通过本次交流项目,我认识到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要看自己学习能干什么。具体来说,教授让每个小组在结业时汇报一个“科技赋能财务”相关的企业创新管理策略,实际上是对我们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很好的训练,也是帮助我们将理论落地到实践的必要途径。这个阶段与我目前所处的学硕研究阶段十分相似。研究也是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希冀实现对学界和业界的一小步创新突破。抱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我相信未来不管自己在哪个领域,都能够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